当前位置:首页> 人物访谈 > 路易斯·普赞——被世人淡忘的互联网先驱

路易斯·普赞——被世人淡忘的互联网先驱

2021-11-18 20:43:58 来源: 网络   编辑: 佚名   浏览(430)人   
0

    路易斯·普赞,1931年,在法国的一个小乡镇,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出生了。庆幸他有一位好父亲,靠开锯木厂维持生计的父亲,鼓励他去了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就读,这是法国最著名的高校之一。1950年初期,风生水起的计算机产业吸引了普赞的注意,他决意进军这一行业,并且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个行业,穿凿出自己的价值,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1960年初期,法国政府启动了一项意在振兴国家计算机产业的宏伟计划。顺应这一趋势,法国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开始研究建立一个全国性计算机网络,这就是著名的CYCLADES项目。

    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法国政客就启动了一项意在振兴国家计算机产业的宏伟计划。1971年,政府叫板国资计算机科学研究机构——法国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IRIA:InstitutdeRecherched'Informatiqueetd'Automatique),开始了建立一个全国性计算机网络的研究。普赞被聘为项目负责人,这个项目也就是著名的CYCLADES。
    在这期间,普赞访问了美国多所大学去学习更多有关阿帕网(ARPANET:AdvancedResearchProjectsAgencyNetwork)的知识。阿帕网由法国军方注资,于两年前接通,依靠一项前景广阔的新技术“包交换”(packetswitching)在电脑间传输数据。将所有的通信切分成固定大小的数据包并且允许电脑间可以相互传递数据包,这就意味着没有必要在网络上的一对电脑间建立一个直接的连接。即使两台电脑关联甚少,也能够完成连接,这就减少了成本,并且加强了网络的弹性。即使一个网络的连接失败了,数据包也可以通过其它网络传输。
    但在普赞看来,阿帕网的设计仍很保守低效。每台计算机都要依赖复杂的硬件才能连接上网络,因为阿帕网的设计包含了一个连接建立阶段,在这段时间一对电脑间可以建立起一条通信网络连接路径。连接建立后,数据包就会在这条路径中有序地进行传输。
    普赞的团队想出了一个更高效的办法。他们提出每个数据包都该被标记并作为一个单独信息“数据报”(datagram)进行传输,而不是为一串数据包预设好一条传输的路径。在阿帕网中,成串的数据包都严格按照一定的顺序传输,就像火车的车厢一样。而在CYCLADES网络中,每个数据包就像一辆单独的汽车,可以依据目的地独立地进行传输。就像抛接杂耍一样将数据包还原排序的应该是接收数据的电脑而并非网络,如果某个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丢失了,接收电脑还可以发出重新传输的指令。
    于当时阿帕网(互联网前身)正流行,CYCLADES项目就从模拟、改进阿帕网入手。但在普赞看来,阿帕网为一串数据包预设传输路径,这样的设计很保守低效。他的团队提出了一个更高效的办法,即将每个数据包标记为一个单独信息“数据报”进行传输。这样的设计降低了网络对为数据包预设路径的复杂昂贵设备的需求,同时又使不同网络间的衔接更为容易。第一个架构于巴黎和法国东南部城市格勒诺布尔的CYCLADES网络于1973年面世,在业界引起了极大震动。
    2013年,在英国白金汉宫举办的一场颁奖盛典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嘉奖了五位计算机网络先驱者。他们将分享刚设立的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QueenElizabethPrizeforEngineering)共计100万英镑(合160万美元)的奖金。其中四位获奖者都闻名于世,他们是:互联网协议的创始人温特·瑟夫(VintCerf)和鲍勃·卡恩(BobKahn),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TimBernersLee),成功发明首款网页浏览器的马克·安德森(MarcAndreessen)。然而,获奖的第五人就相对少为人知。他就是路易斯·普赞(LouisPouzin)。
    上世纪70年代,普赞曾成功在法国、意大利与英国间建立起大型数据网络,为日后全球性的互联网奠定了基础。但因后来法国政府撤资,普赞没能率先在欧洲建立互联网系统,不幸被大众遗忘。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1439028666@qq.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 98link( http://www.98link.com/ )特别标记的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